传承非遗技艺 促进民族交融 | 茶道


中国是茶的故乡 茶能让人静心、悟道!


         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,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       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经上下五千年历史流转,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,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根基。留下了无数璀璨的非物质瑰宝,在这上面沉积着无数的历史、文化、社会信息,至今光华不减。
        非遗技艺的传承离不开匠人精神,在中国古代历史中,传统匠人延绵不绝,从技艺精湛的鲁班到游刃有余的庖丁,一直都是中国匠人的代表。"匠人精神"一直都在中国人的血液中流淌。新时代背景下的匠人精神有着更深远的意义。
        中国是茶的故乡,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,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,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。中国人饮茶,注重一个"品"字。"品茶"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,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。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,择雅静之处,自斟自饮,可以消除疲劳、涤烦益思、振奋精神,也可以细啜慢饮,达到美的享受,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。
 
   
  古树红茶
价值:3888/斤 
古树黄茶
价值:3888/斤 
白毫银针(三年)
价值:4998/斤 
普 洱
价值:1998/饼 
 
  陈瑞
毕业于四川传媒学院,擅长绘人物素描,风景山水画。
长于茶乡,热心于茶道,专研手工茶的制作,尤其擅长纯手工黄茶、古树红茶、高山绿茶、白茶的制作工艺。
获人社部国家级高级非遗(茶道)技艺传承师认证
中级评茶师
高级健康管理师
高级心理咨询师
四川省众扶慈善基金会成长手拉手专项基金副秘书长
 
  古树红茶制作工艺
古树黄茶制作工艺
 
          红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,属于发酵茶。红茶是我国常见的健康保健茶饮,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。其制作工艺如下:
(一)萎凋
  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,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,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。经过萎凋,可适当蒸发水分,叶片柔软,韧性增强,便于造形。此外,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,茶叶清香欲现,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。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。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,搁放一定的时间。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,通以热空气,以加速萎凋过程,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。
(二)揉捻
  红茶揉捻的目的,与绿茶相同,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,同时,由于叶细胞被破坏,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,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。
(三)发酵
  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,经过发酵,叶色由绿变红,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。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,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,透性增大,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,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,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,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,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。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。发酵适度,嫩叶色泽红匀,老叶红里泛青,青草气消失,具有熟果香。
(四)干燥
  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,采用高温烘焙,迅速蒸发水分,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。其目的有三: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,停止发酵;蒸发水分,缩小体积,固定外形,保持干度以防霉变;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,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,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。
(五)复焙
        茶叶是一种易吸收水分的物质,在出售前必须进行复火,才能留其内质,含水量不超过8%。 经过了这5道严格工艺后的红茶,茶叶外形整齐并与内质一致,就可以按计量要求装好成品入库。这5道工艺,代表的不仅是一种技术,它还包含着记忆、情感,夹杂着数代手艺人对品质的执着追求。而这,大概也是红茶真正的魅力所在。
黄茶加工主要分杀青、闷黄、干燥等三个基本工序。部分黄茶加工中有揉捻工序。
(一)杀青
        黄茶通过高温杀青,以破坏酶活性,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,同时蒸发部分水分,散发青草气,对香气滋味的形成有重要作用。与绿茶一样,黄茶杀青也遵循"高温杀青、先高后低"的原则,以彻底破坏酶活性,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,黄茶杀青的投叶量偏多,锅温偏低,时间偏长。这就需要杀青时适当多闷少抛,以迅速提高叶温,达到破坏酶活性的要求,同时通过湿热作用,促进内含物向有利于黄茶品质形成的方向发展。
(二)揉捻
        黄茶的揉捻可以趁热揉捻,在湿热作用下既有利于揉捻成条,也起到到闷黄作用。同时,热揉后叶温较高,有利于加速闷黄过程的进行。因此,黄茶在杀青后期或杀青后,优质茶叶加工新技术与手エ炒边炒边揉,即加热揉捻做条。黄茶揉捻用力要轻,防止茶汁挤出,色泽变黑。
(三)闷黄
        闷黄是黄茶加工的独特工艺,也是黄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。黄茶闷黄有在杀青或揉捻后的湿坯闷黄,也有在初烘后的干坯闷黄。影响闷黄的主要因素有茶叶含水量和叶温。闷黄的初始叶温,闷黄叶的保温条件,对闷黄的影响较大,为了控制黄变的进程,通常要采用趁热闷黄,有时候还要用烘、炒来提高叶温,促进黄变变;但必要时也可通过翻堆来降低叶温。闷黄过程中要控制茶坯的含水量变化防止水分的大量散失,尤其是湿坯堆闷要注意环境的相对湿度和通风状况,必要时应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控制空气流通。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、茶坯含水量、叶温密切相相关。一般杀青或揉捻后的湿坯闷黄,由于叶子的含水量较高,变化较快,闷黄时间较短,不同茶类闷黄时间数十分钟到数小时不等;而初烘后的干坯闷黄,由于叶子的含水量少,变化较慢,闷黄时间较长.
(四)干燥
        黄茶干燥一般采用分次干燥。干燥的方法有烘干和炒干两种。干燥的温度比其他茶类偏低,且遵循"先低后高"的原则。先低温烘炒,实际上是减慢水分的蒸发速度,创造湿热条件,使茶叶在缓慢地干燥失水的同时,在湿热作用下,内含物进一步缓慢地转化,有进一步闷黄的作用。即边干燥、边闷黄,使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完善。后期采用较高温度的烘炒,固定已经形成的黄茶品质,同时在干热条件下,进一步发展香味。
 


| 程序开发 | SEO | 婚纱摄影 | 水下摄影 | 视频制作 | 画册/纪念册 | 成都墙绘 | 风水文化 | 企业商务服务 | 商标注册 | 玫瑰花苗 | 大健康产业
Email:1955369925@qq.com     Tel:15828392497       微信 : www1137505643     QQ:  

友情链接:四川恩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: 粤ICP备17027517号-3
  
关注:公众号      添加微信好友